
尋找勇氣:從採訪中重新定義寫作價值
我為什麼會想學採訪?
從小就喜歡胡亂地寫,成年後雖然也愛在網路上抒發心情,只是同樣也只是亂寫,直到擁有了雙胞胎後,才認真的想用寫作來創造不同人生。
初期摸索文字工作者出路時,我是從親子部落客開始發展的。當時我認為如果要寫出更有深度的文章,尤其是關於店家或人物的故事,我需要具備基本的採訪技巧。因此,我為了獲得這項技巧而參與採訪的線上課程,從學習到實作,我因著這段過程對採訪產生興趣,更開啟了一段嶄新的旅程。
快速解決~直接點開連上
學習採訪,開啟寫作新方向
好學校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線上學習平台,我在上面獲得了許多技能。芷儀的人物專訪怎麼寫?訪綱、採訪、寫作心法,就是我在這裡發現的好課程。
在芷儀的耳草人內容工作室的網站中,分享了許多她過往採訪過的範例。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文學不是反映現實,文學就是現實——專訪朱宥勳這篇。題外話,朱宥勳是我在知識衛星的一堂創作者影響力訓練營 – 寫出個人影響力與品牌力的課程裡認識他的。還曾受他的影響想往文學界發展。但是文學像我這樣的俗人還真是學不來。
比預定時間早了一些出現,剛結束上一個行程的朱宥勳,在點了一杯神秘的橘黃色有果粒飲料後,坐定位和我們閒話家常。出版過短篇小說集《誤遞》、《堊觀》,以及長篇小說《暗影》,朱宥勳是少數致力於文學科普的台灣小說家,繼三年前那本《學校不敢教的小說》之後,這次他帶著《只要出問題,小說都能搞定》來和讀者對話。
文章一開場,芷儀她用了一種蒞臨現場的技巧,帶領讀者往下閱讀。這樣的方式令我感到好真實,好像看著文字就能看見他倆正在對話。
而我自己在撰寫採訪內容時,也經常引用這篇內容當作範例,例如:專訪小瑜:從打怪少女到主委,無畏突破與溫柔力量的勝利密碼和【專訪戴蒙】從程式到人心:以真誠激發而出的職場勇氣這兩篇的前文,我也特別使用了這樣的技巧來撰寫。因為我覺得,能把讀者拉到寫作者的面前,是一件很有趣的事。
在我還沒有學習採訪之前,我以為會像是電視上的主持人訪問來賓一樣,主持人最大,他問什麼來賓就必須回答什麼。在學習後,我才知道採訪者好比是張愛玲: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,一直低到塵埃裡去。
在這個過程中,我發現採訪不僅是一種技術,更是一種心態的修煉。我是一個很會安排生活、也很能讓自己過得很好的人,但卻不太擅長同理別人的掙扎與不容易。而採訪是一個需要讓自己退後,才能真正接收到對方情緒的過程,這讓我學會了更多的同理心。
這樣的轉變也讓我的創作視角變得更加立體,我開始能夠深入挖掘人們做出勇敢選擇的原因,並且用文字將這些故事傳遞給更多需要勇氣的人。
AI 變革下的迷惘與新選擇
在思索如何成為文字工作者的路上,我從一名親子部落客而轉型為文案接案者。因著人物專訪怎麼寫?訪綱、採訪、寫作心法這堂課程,我對採訪的技巧也有了初步概念,因此有了底氣在網路上徵求創業者讓我採訪,也才有了作品集能獲得採訪的案子。
然而,隨著 AI 技術的崛起,文案市場競爭加劇,我的案量開始減少。這讓我重新思考:我該如何在這個變動的時代,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字道路?
在這段迷惘的時期,我的一位文案老師幫助了我。她分析了我的特質後發現,我的內在勇敢特質很明顯,而我也曾學過採訪技巧,於是她建議我透過採訪朋友的勇氣故事來經營個人品牌。這個建議讓我眼前一亮,我開始嘗試這條新的道路。
一開始,我只是覺得好玩、試試看。但是在認真的執行之後,卻確切的感受到這件事的意義,如果我的文字,真的可以為別人帶來勇氣與改變的力量,那我願意不斷的寫、持續去寫。
當我開始執行之後,對受訪者發出邀請時,我能感受到他們的開心,他們總是很努力的預備好自己,用最好的心情來接受訪談;而我也在預備他們的訪綱時,深刻的去感受到他們生命裡的韌性,更從他們的分享裡,看見他們我不曾看過的努力。他們也都是平凡者,但是卻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裡,做了不同的選擇。
我希望,透過這些真實的勇氣故事,能夠給正在經歷相同困境的人一些啟發。當他們面臨人生的交叉口,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,或許能在這些故事中找到力量,讓自己也勇敢地踏出下一步。
用文字傳遞勇氣,成為迷惘路上的微光
學習採訪的旅程,不僅讓我精進了寫作能力,更讓我看見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。我曾以為寫作只是自我表達,但在一次次的訪談後,我才明白,文字的力量不僅能夠記錄,更能成為一種支持與陪伴。
當我開始透過採訪講述勇氣故事,我發現,這不只是受訪者的成長歷程,也是我自己的學習過程。每一場訪談,都是一面鏡子,映照出人們如何在困難中尋找方向、如何在迷惘中選擇堅持。這些故事不僅啟發讀者,也讓我更加篤定——我想用文字傳遞勇氣,成為人們前行路上的微光。
未來,我希望能夠持續記錄更多這樣的故事,把那些在人生關鍵時刻做出勇敢選擇的人們,透過文字傳遞給更多需要力量的人。如果你也曾在人生的某個時刻感到迷惘,或許這些故事能帶給你新的啟發,讓你知道,其實你比自己想像中還要勇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