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敢經營閱讀創作:專訪〈進化村〉村長,即使無人喝采也不停筆

即使無人喝采,他依然勇敢持續創作。《進化村》村長從日更挑戰到經營電子報,展現安靜卻堅定的勇氣,啟發我們思考創作的價值。

有時候,真正有意思的發現,就藏在無意間的搜尋裡。

那天我在搜尋「投稿」的時候,跳出了〈進化村〉的網站。點進去後,我看見的不是隨意拼湊的文字,而是一個架構完整、內容紮實,甚至有明確方向的網站。那一刻,我心裡浮現一個疑問:他是怎麼做到的?

帶著這樣的好奇,我展開了這次訪談。

先認識〈進化村〉村長定男:從化學碩士到閱讀創作者

進化村〉的村長——定男。

是個很優秀的人,台大化學系碩士畢業,後來也直接留在學校服務。只是,不同於一般人對「理科背景」的想像,他最大的興趣其實是看書。

「有一天,我讀到《知識複利》這本書。裡頭談到『如何經營品牌、透過網路放大價值』,讓我開始思考:閱讀這件事,能不能不只是自己的樂趣?如果能幫助別人學會閱讀,甚至因閱讀而改變生活,那會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。於是,我從單純的愛書人,慢慢走上了另一條路,也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個轉折。」

曾經計畫著要出國繼續攻讀博士的村長,最後因為托福未過而放棄了。我問他會不會覺得遺憾?他卻很堅定的回答:「不會」。

對他來說,那不是一種失敗,而只是走向另一條路的契機。

「如果當初順利出國,七年待在國外,我大概能想像自己會是什麼樣子。安穩、安全,但也無聊。那樣的生活或許沒有錯,只是也不會有今天的〈進化村〉了。」

或許,有時候我們以為是「失去」的,卻反而成了生命中的「入口」。博士夢雖然沒能實現,但因為少了一條既定的道路,他才得以開始探索另一種可能。

自媒體經營的勇氣:沒有受眾,也要持續創作

村長告訴我,一開始是在 IG 上日更閱讀心得。沒有太多策略,他只告訴自己:「每天都要寫點東西,只要有曝光就會有機會被看見。」就這樣,連續 67 天後,他寫出第一篇爆文,粉絲數逐漸增加。

村長說他完全沒有策略,然而在第 67 天就能看見成效,這當中除了運氣,一定也帶了點讀者需要的東西。我問他當初是否觀察出了什麼?他謙虛說著或許是分享的主題多是自我成長、學習方法,這些內容本身就是很多人心裡的剛需。

然而,IG 的世界並沒有那麼單純。當粉絲數逼近一萬時,他發現觸及率開始明顯下降,平台幾乎是半強迫地希望你下廣告。「那一刻我才驚覺,如果只依賴社群,是走不長久的。」他回憶說。

於是,他開始把心力轉移到網站。不同於即時消耗的社群貼文,網站能留下痕跡,被搜尋到,也能累積。只是這段路並不輕鬆。

由於台灣關於架站的教學不多,而且也淺。於是他花上了一整週的時間看國外的教學影片,自己的第一個網站也才能因此完成。

不過,有一次網站整個壞掉,所有內容消失,他一度覺得是不是該放棄了。「還好最後找主機商救回來。那一刻,我的心情就像從地獄回到天堂。」

他說,這些都不算什麼困難,只是創作本來就會經歷的日常。正因為如此,他提醒我:勇敢,其實不是一場表演,而是在沒有人看見的時候,仍願意靜靜把喜歡的事做下去。

閱讀變現的真實挑戰:勇敢做一件不被看好的事

「閱讀變現」這個概念,對我來說原本是一件很自然的事。當我想知道某本書值不值得讀時,先去看看別人寫的心得,這不是很正常嗎?而且市面上關於閱讀變現的課程,多到讓人不知道該怎麼選擇。

然而,村長卻告訴我,真正會為「閱讀變現」停下腳步的讀者,其實是小眾。「很多人覺得閱讀是一件很崇高的事,不應該跟錢綁在一起。也有人認為,與其花時間創作,不如去投資或進科技業,那樣更快、也更容易賺到錢。閱讀太乏味了,寫心得太辛苦了,何必這麼累?」

他這樣的說法,和我過去的想像差距很大。原來在大部分人的眼裡,閱讀不是「能帶來收益的事業」,而只是「自我修養的一部分」。可偏偏在這樣的環境裡,他仍然選擇留下來。

「雖然讀者是小眾,但他們往往更忠實。」村長說得很堅定。對他來說,創作的價值不在於能不能吸引最多人,而在於能不能真正觸動到某些人。

他分享了一個小故事:有位讀者因為看了他寫的「投稿」文章,真的去嘗試投稿,結果拿到 600 元稿費。對那個人而言,或許只是一次小小的嘗試,卻因此開啟了新的可能。

村長相信,這樣的回饋比短暫的點讚和分享更有意義。因為閱讀變現,並不是追求瞬間的掌聲,而是陪伴那些願意踏實走下去的人,一起走得更遠。

 

方法與信念:讓價值留下痕跡

如果說「閱讀變現」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,那麼村長的方式,就是在這條路上留下腳印。

他的做法很務實:

  • 以終為始 —— 他從一開始就不是只為了流量,而是想要打造一個能長久經營的品牌。
  • 網站與 SEO —— 他把時間投資在網站上,因為網站的內容能被搜尋、能長期累積,不會像社群貼文一樣,幾天就被沖散。
  • 電子報 —— 這是他近來特別專注的方向。和網站相比,電子報更能直接抵達讀者的信箱,建立更深層的連結。他希望透過電子報,把閱讀方法、經營思維,帶給那些願意陪著他走長路的人。
  • 自動化工具 —— 他甚至自己寫了 n8n 自動化,讓 IG 舊文能定期再發,減少自己消耗,把精力專注在更有價值的產出上。
  • 內容再製 —— 一篇網站文章,不只是文章,它可以變成 IG 貼文、電子報內容,甚至錄成 Podcast。

而在信念上,村長有一個很堅持的原則:內容要有根有據

他不希望只是寫一堆心靈雞湯,而是希望讀者看完之後,能真的去嘗試、去執行。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讀者,因為看了「投稿」的文章,真的去投稿並得到回報。

對村長來說,真正的價值不是點讚數,也不是一時的聲量,而是那些能夠在別人生命裡留下的行動痕跡。

給創作者的勇氣:正在做,就是最好的開始

在線上訪談的最後,村長對我說:「以後妳可以教採訪。」

我怯怯地回:「我……我夠格嗎?」他笑著回答:「可以啊,妳不是正在做嗎?」

這樣簡單的一句話,其實就是村長對創作者最真誠的鼓勵。很多人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、還沒準備好,就不敢開始;但在村長眼中,「正在做」本身,就是最有力的答案。

這樣的態度,也正是他一路走來的寫照。從日更 IG、轉向網站,到如今專注電子報,他始終相信創作者不必等到完美才出發,只要願意開始,就已經比原地停留勇敢。

 

我的迴響:開始允許自己去相信

那句「妳不是正在做嗎?」在訪談結束後,仍然在我心裡迴盪。

一路以來,我常把自己放在「還不夠好」的位置上,總覺得必須更努力、產出更多,才有資格站出來。可是在村長的提醒下,我第一次停下腳步,回頭看見:原來我早就已經在路上了。

我開始允許自己去相信——

相信即使不完美,也能繼續往前;相信創作的價值,不在於頭銜或資格,而在於一次次真誠的嘗試;相信有一天,我也能把這份經驗,帶給和我一樣怯怯起步的人。

勇敢,有時候不是突破什麼大關卡,而是靜靜地允許自己,相信正在發生的事。

結語:勇敢,或許就是這樣開始的

從台大化學系畢業的理科碩士,到成為〈進化村〉的村長,定男走的並不是一條典型的路。他沒有追隨大部分人眼中的「安全選項」,而是選擇在看似冷門的閱讀裡,默默耕耘。

他相信,創作者不需要等到完美才出發;「正在做」本身,就是最好的開始。這樣的信念,讓他在日更 IG、經營網站、投入電子報的過程裡,無論有沒有掌聲,也依然一步步前行。

他的故事讓我看到,勇敢不一定要聲勢浩大,它也可以是安靜卻堅定的選擇,願意在沒有人看見時,仍然寫下去;願意在不被看好的時候,仍然相信這條路有價值。

所以,如果你現在手上也正做著一件還不確定的事,不用急著問自己「夠不夠好」。或許,你已經在路上了。

*本文故事與照片由進化村 提供

撰文|twinmama|勇氣主題創作者
在每一段轉彎裡,記錄還願意出發的人。

每一段轉彎的故事,都是一次勇敢的練習。
如果你也曾在人生某個路口感到迷惘,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,或訂閱電子報,一起走在寫下「自己版本」人生的路上。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