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分鐘未來日記:不是許願,而是寫下你想活成的樣子

如果你也覺得生活卡住了,不妨試著用「已經實現」的語氣,寫下你期待的自己。《3分鐘未來日記》教我們用三分鐘寫下未來式的日常,練習相信未來可以不一樣。

是什麼讓我開始敢說自己勇敢?我想起這本書:《3分鐘未來日記》那是我在網路暢銷書排行榜看到的,它的書名讓我覺得有趣。

那是一本讓人敢開始作夢的書,即使現在的自己不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也沒關係,那就勇敢作夢吧!

這本書的做法不複雜,甚至簡單到會讓人懷疑它能改變什麼。但它就是用最簡單的方式,陪你重新學習怎麼對未來說話。

《3分鐘未來日記》到底在寫什麼?不是心願清單,而是心理重寫

書中主角山田弘美,在婚姻與財務雙重失控的生活中,一度覺得未來已經關上了門。直到有一天,兒子送她一本筆記本。她開始嘗試每天花三分鐘,用「事情已經發生」的語氣,寫下一段日記。

她不寫「希望我可以脫離負債」,而是寫:「今天的客戶非常順利就簽約了,我真的鬆了一口氣。好感謝自己沒有放棄。」

這就是「未來日記」的方式。

它不是幻想,而是透過語言,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辨識:什麼是我真正想靠近的生活?

為什麼這方法有效?你的大腦,其實會幫你「實現」你常想的事

這本書裡提到一個數據:人類每秒接收1000萬以上的資訊,但大腦只能處理其中的0.0036%。

也就是說我們所「看見」的世界,其實是由信念和焦點決定的。你越常寫下某種畫面,大腦就越幫你去辨識這種畫面背後的機會。

像是:

  • 你寫「今天早上我6點準時起床寫了一小段日記」
    ➡️ 那麼隔天鬧鐘響時,你會多一點想去實現的動力。
  • 你寫「今天的我真的笑得很開心,因為完成了長久拖延的企劃」
    ➡️ 那你在工作中就更容易主動,而不是再三逃避。
  •  

這不是神奇許願術,而是心理學裡的「選擇性注意力引導」。但對我來說,它更像是一種日常生活裡,溫柔的勇氣練習。

我怎麼開始練習?從FB許願到活出心裡的版本

其實,我沒有真正寫過三分鐘日記。但當我讀完這本書時,我很有共鳴。因為我心想:「我好像已經在做這件事了。」我從小三開始寫日記,寫到二十幾歲。後來轉向鍵盤,寫在社群平台上。

當Facebook出現後,我開始在上面書寫自己的願望,那種書寫,對我來說就像是在許願。而它,真的常常會實現。

我記得籌備婚禮時,從婚攝、婚秘、教堂、宴會場地,甚至婚後的住所,我想得到的,都一一出現。最戲劇性的,是那次我寫下「想要一座免治馬桶,但不想自己花錢買」。結果沒幾天,我老公的老闆就送他一台廠商提供的試用品。

後來我胖了,開始了一場公開宣告式的減肥旅程。我會先在FB上大聲說:「我要開始減肥囉!」然後才逼自己實踐。

這過程一點一滴地帶我走出原本的狀態:從不會煮飯到自煮便當;從長年沒運動,到考到健身教練證照;從幸福肥到減去17公斤。

我不是因為有信心才開始寫的,是因為我寫了,所以慢慢走出那份信心。

未來日記,不是寫給明天看的,而是寫給今天願意前進的自己

那些在FB裡許願的日子,特別的讓我有活力。雖然我笑談它像許願,但是這樣的方式就像書中作者所說的一樣,透過語言,讓我們的大腦開始辨識:什麼是我真正想靠近的生活?

你會不會有連作夢都不敢的時候?我有!我也曾經活的對未來沒有任何的盼望,那是一種得過且過,什麼都懶得堅持的狀態。當突發事件來臨,腦中第一件事情想的永遠都是:「我就知道,反正我就是個失敗者,做什麼都會失敗、優勝者永遠不會是我。」那就像是一顆大毒瘤長在腦裡似的,它牽制著你腦中所有的決策。

甚至嚴重的連自己也沒發現,連很小很小的挫折也可以負面的看不見光。

然而學習「許願」卻讓我改變了自己。我發現,只要敢說在眾人面前說出自己的夢,就會開始勇敢。那是一種勇於在人前展現自己的自信、是一種當自己說出了口就不得不做的約定、是一種縱使願望很小也不怕別人笑的勇氣。

你願意每天給未來一點空間嗎?

我們不可能每一天都很有勇氣,
但我們可以每天都留一點點空白,寫下你希望變成的樣子。

《3分鐘未來日記》對我來說不是方法書,而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提醒

你可以從現在的你出發,去靠近那個你還不太確定能不能成為的人。

也許現在的你還沒辦法改變工作、搬家或大轉身,
但你可以先寫下一段你想活成的生活樣子。

未來那個你,會在三分鐘之外的日子裡,慢慢走來。

#3分鐘未來日記 #讀書心得 #自我成長 #女性勇氣練習 #未來日記實作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