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專訪盈芳】曾在高壓中燃盡,她用自己的節奏,重新定義職涯韌性
在這個少子化的時代,年輕人鮮少願意走進傳產,更何況是作業員這樣的基層職位。但是她,卻選擇站上產線。
當時她由一位員工引薦而來,我一看到她的履歷,心裡充滿問號:「妳知道妳今天應徵的是什麼職位嗎?妳確定要做這個?」她笑著點頭,說她知道,而且很確定。
而我,反而猶豫了。不是因為她不好,而是因為她太好了。
她原本是不起眼的作業員,卻能在歷經數任高階主管更迭的動盪中,憑靠一雙高視角的眼睛和始終如一的積極態度,不只穩穩站住腳步,也悄悄被每一位主管記住。
她是盈芳,是我的同事。
這是一段從低谷中重新走回自己的故事。

快速解決~直接點開連上
為何從品牌行銷離職?職涯成就感的失衡轉折
我跟盈芳約了一間公司附近的貴族世家做訪談地點。對她發出邀約來自於<當你在職場受傷又無處可氣:一場關於情緒、界線與勇氣的練習>這個事件,像她這樣一位去哪都能被看見的人,是什麼原因令她將自己藏起來?
「我以前是在做品牌行銷的,整合行銷公司那種。這是我職涯的起點,從學生打工一路做到正職,幾乎把青春獻給了那個小而緊湊的團隊。因為人少,每個人幾乎都要當四、五個人用。也因為人少,所以很團結,有問題大家一起解決。沒有人會說:『這不是我的事。』也因此,我遇到很多很棒的事、很棒的人。」
聽盈芳說著,我感受到的不是她口中的「幸運」,而是她看事情的方式,她總是能看見別人的好,也從不吝於感謝。那些被她定義為「很棒」的經歷,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,是否也能被如此理解?
「那時候的我,不用討好誰、不用猜忌,不用『做人』取代做事。老闆很信任我,讓我全權負責各種任務,也讓我第一次感受到:原來成就感可以這麼實在。」
但這樣的狀態,終究沒能維持太久。
「以前,成就感對我來說很重要。但過了一個年紀之後,我才明白:理想很美好,現實很骨感。當工作與生活無法平衡的時候,你就知道累了。」我突然明白,她不是把自己藏起來了,而是選擇在適當的時機,關上燈、坐下來,為自己好好喘一口氣。
當有人選擇站上聚光燈下,而她選擇熄燈之後,仍不熄滅對生活的信念。
從行銷人到作業員,現實中的轉職選擇
「我在那家公司待了二十多年,行銷是我熟悉的領域,離開之後我沒有去找其他的行銷工作,因為對我來講有點空虛。所以我想除了這個行業之外,我還能做什麼?然後,我去了早餐店,因為我想減肥。它忙得沒時間吃飯,所以瘦得快。我也是在早餐店認識了阿英(介紹她來公司的同事)。也曾去過別間公司當作業員,不為別的,只是看它時薪高。」
她笑說她很現實,因為阿英的公司福利待遇較好,因此想跳巢。
「我在那家電子工廠一開始是派遣,但是我很快就轉正了。或許是我的配合度很高吧?當我提出離職後,主管馬上找我約談,希望我能留下來。但是當我比對兩家公司的薪資結構後,我仍選擇離開。而妳問我為什麼願意當作業員?我覺得都已經過得那麼糟了,還要在意什麼?人家講什麼嗎?就是要賺錢啊!在意那個有什麼用?」
那句話沒有自卑,只有一種經歷現實之後,才會有的篤定。 這不是看輕自己,而是懂得為自己設下底線與方向的勇氣。
從職場焦慮中喘息,在產線找到療癒的片刻
一家老字號的傳產公司,總會有些根深蒂固的文化,讓新人一時間難以適應。她來的第三天之後就跟我說不做。幸好引領她來的同事阿英一直對她加以照顧,她才能撐過初期的混亂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那次她提離職時,不但勇於指出管理層的問題,還能清楚有條理地表達看法,那股「為什麼妳會在這裡的疑問」總是未能抹去。
「以前工作壓力很大,會離開都是我個人的問題,我覺得自己不夠快樂。成為作業員之後,一人一機台,這件事情對我來講是一種療癒,讓我能治療我自己,那是一個很好跟自己對話的時刻。面對自己,可能是我人生中蠻大的一個課題。」
她告訴我她很不喜歡衝突,於是她將自己退的很後,認為大家好就好了,她可以不重要。這樣的說法,讓我看見她內心某種極度壓抑的掙扎。一個在工作中總是積極、願意突破的人,怎麼會害怕衝突?
或許,真正的勇氣不是站出來對抗誰,而是願意退一步,先看見自己真正的模樣。 那一刻,她不是退縮,而是選擇溫柔地包覆自己。

主管頻繁更換,她靠觀察與溝通穩住自己
某天,總公司的一位高階主管來場巡視,隨口對她提了幾個問題。她沒太多準備,卻清楚回答,邏輯有序、口條分明。不久後,公司正式宣布將她轉調為產線助理。
轉調之後,她迎來的不是穩定,而是持續不斷的組織更動。短短兩年間,廠長就換了兩任,部門主管輪替更是頻繁。但盈芳從未因此慌亂。
不是因為她習慣了混亂,而是她有自己的一套觀察法則。
「我覺得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的特質。有人擅長處理衝突,有人擅長協調,有人只要出現就能讓氣氛穩定下來。我做好自己的事之外,也會去觀察主管的風格,從中學習。我運氣算不錯,遇到的主管都算信任我,給我很多空間。」
我半開玩笑的問她:「那如果我真的看不到他有什麼好學的呢?比如說XX主管,那怎麼辦?」
她笑了,「那你不得不承認,他真的很勤勞。」
我也笑著對她說:「好,我輸了。那你分享一下怎麼應付他?」
她回答:「就當他是尊貴的客人。我覺得放下自我堅持,比硬碰硬輕鬆。事情總會有解法,就看你願不願意找。如果你不處理,它只會越來越大、越來越難受。但如果你去面對,它就不會來煩你。」
盈芳選擇的不是對抗環境,也沒有讓自己被環境吞噬。她選擇看見,選擇理解,選擇轉化。
我們總以為勇敢是據理力爭,是正面迎戰。但她讓我看到另一種勇氣,是一種柔軟但堅定的應對,是把複雜的事理順,把無解的關係放下的能力。
轉職、低潮與自我修復——她用平凡撐起職涯韌性
當我問盈芳,最想對剛進公司的自己說什麼?她脫口而出的說:「天啊!妳怎麼這麼勇敢?這裡牛鬼蛇神這麼多,妳到底哪來的勇氣啊?」然而在她眼裡那些歷練的點滴,都成了一場難得的歷練。或許好幾次都想放棄,但是她總是找到方法,讓自己能繼續走下去。
我問她:那麼,怎麼在平凡裡活出不平凡? 她說:「為什麼一定要不平凡?平凡很好啊。你太不平凡,反而容易成為箭靶。真正重要的是,你有沒有專注活在自己的節奏裡。」
「以前的我都是在附和別人,現在的我,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。做自己該做的,學該學的,工作時快樂一點,累了就休息。偶而想換換環境體驗人生,就去別的地方打打工也不錯。」
盈芳沒有高聲喊出什麼夢想,也不急著證明自己。但她用自己的方式,悄悄地,把日子過成了一種安靜的力量。

盈芳給我的勇氣練習題
在盈芳的故事裡,我感受到一種凡事都能轉化成力量的積極感。她說:「面對自己是我人生中蠻大的一個課題。」這句話,也讓我不禁去問自己:那我的課題是什麼?也許是,我還沒學會怎麼正面地看見那些讓我感到為難的人,也還不夠坦然去看見自己的情緒。
盈芳說:「太不平凡會成為箭靶。」但我心裡想著:那我所想要的不平凡,「是不隨波逐流。身處彼此鬥爭的職場環境裡,仍然願意保持純真的自己。」
如果你也正卡在某個選擇裡,我想告訴你:你並不是無能或停滯,而只是還沒說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。找出來了,路就會慢慢浮現的。